close

(接續)第三天一早,還是如同第二天一樣,跟隨旅行團前往當地景點,而這一天要造訪的是黎巴嫩中北部地區的景點,主要有傑塔溶洞(Jeita Grotto),以及同樣列為世界遺產,據稱是22字母的起源地朱拜勒(Jubayl)。

 

因為黎巴嫩特殊的政經環境,導遊多半不免俗地會在車上講解黎巴嫩國情,畢竟黎巴嫩的憲政體制,在當前國際環境中算是相當獨特。目前黎巴嫩有60%的穆斯林,以及40%的基督徒,而黎巴嫩內權力分配與結構,更是以1943年的黎巴嫩國家協定(National Pact)為基礎,政府中相關職務也多以各族群分享為原則,其中總統需為天主教馬龍派(Maronite Church)人士擔任,總理及國會議長則需分別由伊斯蘭教遜尼派及什葉派擔任,各族群在國會的席次比例上也有所要求,在在顯示黎巴嫩有著對族群和諧的莫大渴求。然而,協定的規範雖被實踐,但是協定精神,自簽署以來,卻未被全然貫徹,也因此在法國結束對黎巴嫩的委任統治後,黎巴嫩政局始終處於動盪狀態,不僅曾爆發內戰,造成大量人民流離失所,國家滿目瘡痍,憲政僵局亦非罕見,總統一職甚至數度難產。不過,在前總理哈里里(Rafic Hariri)遇刺而爆發雪松革命(Cedar Revolution)後,敘利亞及以色列接連撤軍,黎巴嫩逐漸走向正常化,即便局勢仍有些許不穩,衝突也偶有發生,但與隔壁的敘利亞相比下,整體尚稱穩定,不再是生人勿近的危險國度。

 

在導遊介紹黎巴嫩的國情時,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傑塔溶洞。傑塔溶洞分為上下兩部分,總長約九公里。上下溶洞雖然彼此相通,但相通處並未開放,遊客只能從各自的出口分別參觀,上層溶洞屬於旱地(雖然地面也是相當潮溼),因此是以步行的方式參觀,而下層溶洞則是地下河,故以乘坐動力船的方式遊覽。傑塔溶洞雖然不是世界遺產,其規模也不如斯洛維尼亞的什科茲揚洞穴(Škocjan Caves),然其相當完整,內部少有破壞,鐘乳石的怪異程度與什科茲揚洞穴相比,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,加上各色絢爛的燈光照射,各類的奇形怪石益顯獨特,這也難怪黎巴嫩政府對嚴格保護,內部不僅嚴禁拍照,進入洞穴前,身上所攜帶的手機或相機皆須另行保管,不得帶入洞穴內。然而,傑塔溶洞這麼壯麗的地方,竟然無法入列世界遺產,其實有點令人匪夷所思,但是與列為世界遺產的什科茲揚洞穴相比,傑塔溶洞內部有其所沒有的絢爛燈光,與入列遺產加以保護的概念,似有衝突,而這是否因此成為了傑塔溶洞無發入列世界遺產的致命傷,恐怕只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查人員最清楚了。

 

因為傑塔溶洞內部禁止拍照,只能用票根上的圖片替代

 

從上層溶洞制高處俯瞰溶洞(圖片來源:傑塔溶洞官網)

 

上層溶洞中的奇形怪石,宛如蘑菇(圖片來源:傑塔溶洞官網)

 

下層溶洞中的地下河(圖片來源:傑塔溶洞官網)

 

傑塔溶洞曾出現在該國舊版紙鈔中的最低面額,其重要性不言可喻

 

離開傑塔溶洞後,來到了哈里薩(Harissa)。哈里薩如同前一天所參訪的Maghdouché一樣,都不是大城市,但是卻是重要的基督教聖地,而這邊建有的哈里薩聖母像(Our Lady of Lebanon),在天主教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教宗若望保祿二世(John Paul II)及本篤十六世(Benedict XVI)皆曾造訪。當然,哈里薩的歷史並不長,哈里薩聖母像更晚至1904年始興建,不若Maghdouché有著悠久的歷史,然而,這邊的觀光客數量,卻是遠勝Maghdouché,主要的原因,不外乎是哈里薩位於朱尼耶(Jounieh)上方,在這邊可以登上聖母像,眺望整個朱尼耶灣,欣賞遼闊的地中海,同時也可以從哈里薩搭乘纜車下山,朱尼耶的市景盡收眼底。

 

高聳入雲霄的哈里薩聖母像,可登頂俯瞰朱尼耶灣

 

登頂所俯瞰的朱尼耶灣

 

纜車下的朱尼耶

 

我們在朱尼耶沒有做過多的停留,隨即驅車前往本日最重要的景點:朱拜勒。事實上,朱拜勒只是這個城市的其中一個名字,其更令人熟知的名字,是其古名「比布魯斯」(Byblos)。目前的朱拜勒,只是一個小漁港,但是在歷史上與文明上,朱拜勒的重要性可說是非同小可,它不僅早於7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,影響後世至深至鉅的22字母,更是源起於此,也因此,它早於1984年即列為世界遺產,受到特別的保護。

 

停滿遊艇的朱拜勒港邊

 

朱拜勒最初是由腓尼基人所定居,但由於位處歐亞的十字路口,在這7000多年的歷史中數度易主,也因此,朱拜勒古城的遺址中,混有不同時期的建築,有羅馬劇場,也有十字軍城堡,訴說著歐亞文明交會的歷史。事實上,這片規模浩大的古城遺跡,原先是埋沒於地下,於20世紀初法國委任統治時期時始開挖,上方原有的民房皆予移除,僅留下一棟作為歷史的見證。

 

尚稱完整的十字軍古堡

 

從十字軍城堡上俯瞰古城遺跡,左方遠處的平房正是當年法國進行開挖時所遺留的唯一民房

 

遺跡中的古羅馬劇場,規模不是特大

 

近看民房可發現其離古城遺跡地面有些許距離

 

除了遺址外,朱拜勒出土的文物,更是見證腓尼基22字母的存在。腓尼基人的22字母是改良自埃及的象形文字,而這些改良後的字母,後來為諸多文明再行改良與發展,其中包括希臘、阿拉伯、斯拉夫等,甚至是當今制霸世界的拉丁字母,其文明皆是在此開枝散葉。

 

當地博物館的字母對照表,可對照拉丁文及阿拉伯文

 

參觀完朱拜勒的古城遺址,用完午餐後,遊覽車便載著我們返回貝魯特,結束了今日的行程。不過在回貝魯特的路上,旅行社忽然通知我明日前往安賈爾(Anjar)及巴貝克(Baalbek)的行程因人數不足而遭取消,導遊隨後便解釋,目前是黎巴嫩旅遊淡季,遊客有限,行程取消其實是常態,但是安賈爾與巴貝克幾乎是我這趟來黎巴嫩最主要的重點,因此雖然感到震怒,也只能回到飯店後,另尋解決途徑。

 

貝魯特市區的海灣

 

(待續)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09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