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接續)雖然依照西歐的時間來看,這時候我應該已經要準備就寢了,但在北美的時間,這時候不過才傍晚時刻,再加上永晝,根本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。因此在一切都安頓好之後,我決定到努克市區走走。

 

努克是格陵蘭極少數位於極圈外的區域,因此在這裡基本上看不到陳年積雪的景色,也感受不到天寒地凍的氣候,這裡雖然稱不上綠草如茵,但野生的雜草,卻不難在城市中察見,與格陵蘭給人長年冰天雪地的印象,明顯存有落差,或許北歐神話中紅鬍子艾瑞克(Erik the Red)將這片土地命名為綠色的土地,至少在努克看來,還是有幾分的道理在,而非純屬謊言。

 

在努克,草地其實還算常見,與想像中的極地氣候還是有些落差

 

無論是在城市的邊緣,或是在市中心,努克的道路整體而言都還算乾淨寬敞,不管是高樓,或是木屋,多數都採用深色或亮色的裝飾其外觀,甚為搶眼,別具特色,而堅硬的巨石,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,然而當地人多未將其強行剷除,反而選擇於上方搭建房屋,或是改造成具休憩功能的綠地,使人造物與自然物和諧共存,增添了這座城市的亮點。

 

努克郊區的街道,幾乎空無一人,但相當地乾淨

 

在大樓下方玩耍的小孩,推測這棟大樓大概是集合式住宅

 

努克內多數建築仍然是以木屋為主

 

市區內常見這類的岩石,不少被規劃成公園

 

即便在社區內,整塊的岩石也沒有遭剷除,而是與社區共存

 

經過約略十分鐘的步行後,來到了努克的市中心。與多數歐洲國家的首都相比,努克市中心的步調並不是如此地忙碌,反而帶著點悠閒的氣氛,但也還是少不了一般市中心該有的辦公大樓。沿著主幹道步行不久,映入眼簾的,是一片寬廣的空地,空地背後則是一片畫有精美塗鴉的建築,而空地本身有著一些沙堆,也有一個簡易的足球場,不少小朋友在上方玩耍踢球,清一色都是因紐特的小朋友,不見白人的蹤跡。

 

努克市區內最主要的大街

 

市區內的空地,上方有足球場

 

在足球場上踢球的小朋友幾乎都是因紐特人

 

經過足球場,走近這片建築一看,發現建築物窗外晾著床單與衣物,才知道原來是集合式住宅。這片集合式住宅雖然稱不上破舊,但外牆的油漆已明顯剝落,周遭的環境也不若其他建築來得整潔,甚至在樓梯間放有禁止小便的粗糙告示,不禁令人懷疑,為何此等的生活環境,竟會出現在號稱幸福王國的丹麥所統治下的領土?這也讓我決定走到一旁,觀察進出此等集合式住宅的人,究竟都是何者。結果不出所料,進出這些集合式住宅的人,幾乎都是因紐特人,而這一片集合式住宅,大概也是因紐特人的社區。這樣的環境,與我先前看到有著白人小孩在下方奔跑的嶄新大樓,可說是天差地遠,一個努克,竟存在著兩個世界。

 

集合式住宅的外觀印有塗鴉,具有強烈的因紐特色彩

 

走近後可看見走廊外晾著衣物

 

建築物本體雖然不算破舊,但外觀已斑駁

 

建築物走廊內貼有禁止小便的標誌,下方更有不少凌亂的塗鴉

 

社區另一側也有塗鴉,在地色彩更顯強烈

 

與社區僅隔一條路的七彩精緻木屋群,有的甚至停有遊艇,形成強烈對比

 

社區佔地甚廣,裡頭的集合式住宅其實有數棟

 

雖然因為永晝的關係,天還是亮著,但時間已經不早,對於眼前的景象,當下也不太有力氣與精神再行探索,只好帶著震驚與疑惑,暫時告別市中心,沿著城市邊緣的主幹道,準備走回guesthouse。然而,在回程中,一棟破舊斑駁的二層式建築物,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,仔細一看,在建築物裡外活動的人們,全部都是深色皮膚的因紐特人,這一幕,讓我對北歐福利國家與均富社會的想像,幾乎是瞬間破滅,因為我無法想像,在這一個以因紐特人為大宗的國家,即便過往的殖民者已交出政治上的主導權,而不再是殖民者,即便格陵蘭總理已經由因紐特人擔任了三十多年,在經濟上,因紐特人似乎卻仍然居於弱勢,不若白人來得優渥,或許,後殖民的問題,現在仍舊在格陵蘭上演著 ,而北歐式的烏托邦社會,似乎沒有如同神話中的紅鬍子艾瑞克一樣飄洋過海,最終恐僅成為了神化

 

貌似集合式住宅的斑駁建築,在建築物內活動的人幾乎是因紐特人

 

第二天一早,我決定再次前往市中心,寄寄明信片,順便參觀努克的其他景點。一進市中心,便看到一個穿著傳統服裝的因紐特妙齡女子,受到眾人的圍觀,我不清楚她如此的穿著,究竟是當地的觀光宣傳,還是個人民族意識的展現,但看到其他因紐特人訝異的表情,我想這身穿著在屬於都會區的努克,想必還是少數,只可惜當時擔心唐突地拍照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,因此這特別的一幕,就只能留在腦海當中了。

 

傳統因紐特女性的穿著(圖片來源:http://www.greenland.com/media/8131/a-women-from-nuuk-in-greenland-wearing-her-national-costume-for-the-national-day-celebrations-on-june-21.jpg?width=1920&height=1280&mode=crop&format=jpg&quality=95

 

事實上,市中心的景點或景色,在昨天已經看得差不多了,於是決定往海岸線走去,看能否再看點不同於市區的人事物。努克的海岸線其實並沒有太特殊之處,但有著周圍七彩平房的點綴,原本死板的海岸線,多了一份生動與活潑,而兩塊矗立於岸邊的未融巨冰,彷彿提醒著遊客凜冽的氣候才是這塊土地的主宰者。沿著海岸線移動,隨著地勢升高,努克的全景也更加清晰可見,不過,海岸邊更吸引我的事物,並不是沿岸的建築,而是一位跳著舞的因紐特青年。這位因紐特青年手持傳統樂器,在岸邊的巨石上,跳著傳統舞蹈予一對白人夫婦欣賞,然而,說也奇怪,這位青年並未身著傳統服飾,跳舞的過程亦不若一般所見到的歌舞表演來得熱鬧吵雜,反倒有點像在執行特殊的儀式,只是我也不好意思加以詢問,因此真正的目的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

有著小木屋點綴的努克海岸線

 

海岸邊遺世獨立的小木屋,搭上蔚藍天空,堪稱是美景

 

坐在椅子上看海的老夫婦

 

岸邊兩塊突兀的未融大冰塊,其實蠻可愛的

 

岸邊的雕像,立在水中

 

躲在山後的木屋群

 

拿著傳統樂器正在跳舞的年輕人,不過只有一人,反而比較像在進行儀式

 

當然,努克海岸線的亮點,並不是僅止於此。緊鄰著努克海岸線的突挺岩石,不僅立有這座城市的開創者漢斯‧艾吉提(Hans Egede)的雕像,同時也是努克城市內的制高點,在這裡不但能俯瞰這蜿蜒的海岸線,部分市區的景緻也盡收眼底,而市區極為少數的水泥高樓,也因為藉由俯瞰而更顯聳立,與周遭的彩色小木屋形成強烈的對比,甚是有趣。

 

從下方看豎立在岩石上的漢斯‧艾吉提雕像

 

漢斯‧艾吉提雕像的正面

 

俯瞰努克的海岸線

 

站在岩石上遠望努克市區

 

俯瞰完努克市區後,回到了平地,我決定走到同在海岸旁的格陵蘭國家博物館(Greenland National Museum)。這座博物館展出的內容說起來包山包海,從格陵蘭的民俗文物到格陵蘭社會變遷的紀錄,幾乎是應有盡有,詳盡的介紹著這座巨島的前世今生。

 

因紐特人節日時穿的傳統服飾

 

因紐特人使用的獨木舟

 

曾在格陵蘭流通過的當地紙鈔,不過現在皆流通與丹麥本土款式相同的紙鈔

 

不過在這眾多的文物中,令我印象最深刻的,莫過於這些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小骨雕(tupilak)。根據博物館內的簡介,這些造型怪異的小骨雕,最初是以動物或人類的遺骸所製成的,在因紐特的文化中,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,會以咒語加持這些小骨雕,送給敵人,為其招致厄運,類似東方社會所謂的下降頭;然而,小骨雕所帶來的效果,取決於製作者的法力與接受者的承受度,如果接受者的心理素質夠強、夠勇敢,或者製作者係基於不正目的而製作這樣的小骨雕,製作者將可能被這樣的力量反噬而招惹禍害,這時只能透過向大眾公開坦承曾為此事,藉此化解厄運,但公開的同時,製作者也等同將接受輿論的檢驗。時至今日,小骨雕已不再是可怕的宗教文物,反而成為因紐特文化的代表,甚至成為了藝術品而大量生產,只是看完先前可怕的介紹後,對這樣的藝術品,我仍然是深感敬畏而敬謝不敏,深怕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惹來不必要的困擾。

 

造型奇特的小骨雕,在今日已成為格陵蘭當地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

 

至於博物館內最重要的文物,大概非Qilakitsoq木乃伊(Qilakitsoq mummies)莫屬。Qilakitsoq木乃伊顧名思義就是出土於格陵蘭Qilakitsoq地區未腐化的人類遺骸,但這批木乃伊並不同於埃及木乃伊,他們並非透過人為加工所形成,而是因格陵蘭的極端氣候而得以保存良好,存世至今。科學家推估Qilakitsoq木乃伊大約在1475年時埋葬,直到1972年才被發現,他們穿著整齊,但死亡的原因至今仍未知,而這批木乃伊最令人注目的,莫過於這之中的小男孩木乃伊,雖然僅數個月大,但也是穿戴整齊,且也保存完整,面容安詳,宛如睡著了一般,獨具特色,成為了這批木乃伊的代表,不過同樣的,基於對亡者的一貫尊重,我還是沒有將這批木乃伊拍了下來,只讓最震撼的那一幕留在腦海之中。

 

知名的Qilakitsoq木乃伊(圖片來源:http://greenlandtoday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04/Mumier-01.gif

 

其中最知名的無疑是這具小男孩木乃伊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 

小男孩木乃伊實在太特殊,甚至有人為其作出文學作品

 

離開博物館後,因為手機沒有網路,同時又心繫著期末考的成績,於是我走回市區,試著找看看有沒有免費的無線網路。依照過往的經驗,一些像政府機關的公共場所,通常都會有免費的無線網路,而努克市區有棟在地圖上標註為「文化中心」的建築,外觀簡約但不失氣派,相當符合備有免費無線網路的特徵,然而走進建築物後,問了櫃檯人員,沒想到得到的答案是:「努克市區內並沒有免費的無線網路。」他解釋道網路在格陵蘭是相當昂貴的資源,並建議我回住宿的guesthouse使用,或許在這長年冰天雪地的國度要架設網路需耗費不少資源,會有這樣的答案其實也不難理解,因此在市區稍微晃了一下後,決定走回guesthouse。

 

外觀質樸但造型時尚的文化中心

 

文化中心旁的座椅,設計成獨木舟的樣子,充滿民族風

 

圖左為努克的購物中心,是市區內少數的大樓

 

市中心當天相當熱鬧,有不少攤販,販售的商品也是琳瑯滿目

 

圖左為努克的銀行與郵局,算是努克市中心的重要地標

 

回到guesthouse,開了網路,查了一些資料後,發現時間還早,決定再次出門,不過這次我決定遠離市區,往格陵蘭大學(University of Greenland)的方向前進。

 

這條前往格陵蘭大學的道路,其實是一條沿著峽灣所建的公路,沿著公路走,不時可以看到漁業用具,甚至是貨櫃及貨船,而這些正也是格陵蘭最大宗的傳統產業,維繫著格陵蘭的經濟命脈。不過在這條道路上,更多的是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看不到的奇特景色,有隨處可見的苔原地形,有遺世獨立的住宅建築,即便公路上常有汽車呼嘯而過,但走在這條路上,寧靜幾乎是唯一的感受。

 

放置在路旁的漁業用具

 

峽灣內船隻雖然不多,但遠處仍可看見船隻載有貨櫃

 

努克雖然不在極圈內,但苔原地形仍然隨處可見

 

一路上像這樣的房子其實相當常見,頗有遺世獨立之感

 

努克郊區一整排但顏色不同的房屋,層次感相當強烈

 

經過了約三十分鐘的步行後,總算到了格陵蘭大學。格陵蘭大學本身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校區,就只有幾棟棕色但新穎的建築物所組成,而周遭也是極其荒蕪,沒有像大學城一樣的商店,只有一整片的墓園。走近建築,發現多數的教室或講廳幾乎都是處於閉門狀態,也不見學生或教職員在校園內走動,只有看到一些類似工友的男性在一間建築物內聊天喝啤酒,學生大概都放暑假去了,即使在這天寒地凍的國度內,根本感受不到所謂的酷暑。

 

若隱若現的格陵蘭大學

 

走近後可以看見格陵蘭大學的側邊

 

近看時可以發現格陵蘭大學建築物外牆皆為木造

 

在格陵蘭大學附近靠海的墓園

 

或許是因為已經去過了全球最北的大學─斯瓦巴大學中心(University Centre in Svalbard),因此對於同位於極圈內的這座大學,其實沒有太特別的感覺,再加上校地不大,除了一尊海獅雕像外,說起來就是一個無圍籬的校園而已,只是這裡離機場並不遙遠,可以清楚的看到努克機場的飛機起降,如果飛機迷在該校就讀,我想大概每天都會帶著興奮的心情到學校上課。

 

校內的海獅雕像,算是校園內少數的亮點

 

從這邊可以看見努克機場的飛機起降

 

參觀完格陵蘭大學後,雖然因為永晝的關係,太陽仍然高掛於上,然而時間其實已經來到了傍晚時分,因此決定回到努克市區,隨便找間餐廳吃晚餐。對於不怎麼愛西餐的我來說,來到這個極北之地,其實已經作好餐餐都麵包的準備了,只是沒想到竟然在這裡看到了販售東方料理的港式餐廳,於是入內點了辣咖哩雞燴飯當晚餐,不過尷尬的是,我誤將因紐特人的店員當作華人,用了中文向她點餐,只見她面有難色,這時我才發現誤會大了,然而或許為了化解尷尬,店員用英語說她中文還在學習階段,並且秀了兩句簡單的中文問候語,而她那抹靦腆的笑容,似乎也提醒著我,即便貴為首都,努克仍然與一般的觀光城市有別,在這裡的所見所聞,也許才是真實的格陵蘭。

 

回到市區後總算拍到難得亮相的努克公車

 

當晚點的辣咖哩雞燴飯

 

用完晚餐後,時間也已經不早了,我決定先回guesthouse休息並收拾行李,準備於隔天7月9日離開努克,前往伊盧利薩特。由於飛往伊盧利薩特的飛機將於下午1點左右起飛,因此隔天起床後,仍然有一些時間可以到市中心隨意逛逛,然而或許剛好碰到周末,市中心大街上相當冷清,再加上能逛的地方幾乎也已經都逛過,遂決定提早回guesthouse休息,隨後也搭上guesthouse女老闆為我預約的計程車,前往機場,結束在努克的行程。

 

努克的氣候總是如此多變,前幾天常有烏雲密布,甚至下雨,但在要離開時卻又轉為極適合拍照的晴天

 

(待續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09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