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接續)為了要能夠及時趕上飛往科威特市的班機,在黎巴嫩的最後一天,基本上就只能在貝魯特的市區走走晃晃,雖然前兩天為了前往國家考古博物館已經翻山越嶺,走過大半個市區,但是市區內仍有許多不可錯過的景點值得前去探索。

 

考量到貝魯特市區內的景點較為分散,於是決定先前往離飯店最近的市中心參觀。因為是以步行前往,所以也趁著這個機會再次好好瀏覽貝魯特的市容。不同於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周遭,貝魯特市中心周圍的建築外觀整體上較為美觀,其中不乏有許多新建的大樓,有些設計相當前衛,不禁會讓人想多看一眼,然而這些新潮的建築,卻不見得都允許拍照,我甚至因而被守衛叫入大樓內當場要求將照片刪除,雖然對方看起來也非政府單位,但是人生地不熟,再加上對方似乎有私人武力的情況下,也只能乖乖配合,不過仍然技巧性地留下一張照片。

 

這類新穎的玻璃帷幕建築在貝魯特並不罕見

 

不少建築仍在興建中

 

因為拍攝了這棟建築而遭要求刪除照片

 

隨著步伐越來越接近市中心,路上的柵欄與閘門也開始多了起來,雖然當天是周五,但是大街上卻只有小貓兩三隻,氣氛有些怪異,不免讓人緊張了起來。為了不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闖禁區,我決定先四周逛逛觀察一下,因此先跑到附近的羅馬浴場遺蹟參觀。這座羅馬浴場是在1968年所發現,並於90年代中期進行重新整建修復,雖然說它是一座相當古老的遺蹟,然而,當天來此參觀的遊客相當少,或許在希臘羅馬遺蹟比比皆是的黎巴嫩,這座羅馬浴場一點也不足為奇,對觀光客的吸引力恐怕有限。

 

通往貝魯特市中心的街道,兩旁充滿柵欄

 

市中心附近的羅馬浴場

 

羅馬浴場的附近是個廣場,但幾乎是空無一人

 

看完羅馬浴場後,還是決定轉向市中心看看,幸運的是並未遭檢查哨的軍人阻攔,仍然能夠走入管制區域。貝魯特的市中心是相當舒適的步行區,以土黃色歐風鐘塔所構成的圓環,不僅是貝魯特的地標,同時也反映著黎巴嫩曾受過法國統治的痕跡。事實上,貝魯特市中心周圍充滿著政府機構,當時黎巴嫩總統一職也已缺位兩年,戒備森嚴在所難免,但如此也讓理應最熱鬧的市中心顯得格外冷清蕭條。

 

貝魯特市中心的鐘塔,周圍只有小貓兩三隻

 

在圓環的旁邊還有一座知名的聖喬治教堂(Saint George Greek Orthodox Cathedral),這座教堂說起來已經是第三代的教堂,在同一位置曾於五世紀與十二世紀時另有其他教堂矗立於上過,但後來都因為地震而崩壞,目前的聖喬治教堂則是建於十八世紀,但在黎巴嫩內戰期間也曾經遭受嚴重摧殘。聖喬治教堂內部目前已經完成整修,過往的華麗已經重現,可惜禁止拍照,教堂內的工作人員特別向我介紹入口處的十四世紀馬賽克壁畫,不過令人感到神奇的是,如此珍貴的馬賽克壁畫,竟然直接鑲在教堂地板上任人踩踏,並未加裝任何玻璃加以保護,這樣保存珍貴文物的方式,只能說讓人大開眼界。

 

聖喬治教堂的外觀

 

從教堂入口處看教堂內部,地上鑲嵌的是十四世紀的馬賽克

 

在教堂的正下方有一座考古博物館,內有許多希臘、羅馬、拜占庭、中古世紀及鄂圖曼等不同時期的遺跡,這些遺跡正說明了在聖喬治教堂這個地點於不同時期所發生的故事。博物館在介紹遺跡時,會特別以圖片說明遺跡於上方教堂內的相對位置,讓遊客體驗穿越時空之感,同時也於教堂的祭壇前開了一個方孔,遊客可以透過這個方孔窺探上方的教堂,而這裡也是少數可以任意拍攝教堂內部之處。

 

博物館內擺有內戰結束後遺跡開挖的狀況,同時也可以發現內戰後的教堂內部相當斑駁

 

博物館內會以這樣的地圖向遊客解釋面前遺跡在教堂中的相對位置

 

內部遺跡的實景

 

遺跡內的彩色壁畫

 

彩色壁畫復原後的想像圖

 

從博物館內看上方的教堂

 

博物館門口招牌,由此可以看見教堂與地下遺跡的相對位置

 

在教堂的不遠處,有一座顯眼的清真寺,叫做穆罕默德‧阿明清真寺(Mohammad Al-Amin Mosque)。這座清真寺是遜尼派的清真寺,由前總理哈里里所建,而哈里里本人亦長眠於此處。來到清真寺時,似乎剛好是穆斯林正要做禮拜的時間,因此清真寺內外人山人海。經過簡單的安檢後,進入了清真寺,發現清真寺的內部比我想像中來得寬敞,且清真寺竣工至今僅約十年,裝潢仍舊相當亮眼。

 

穆罕默德‧阿明清真寺的外觀

 

內部裝潢相當華麗,可惜信眾太多,不便四處拍照

 

現場正在做禮拜的穆斯林男性

 

清真寺旁是知名的烈士廣場(Martyrs' Square),在烈士廣場上矗立的烈士紀念碑(Martyrs’ Monument)當初是用以紀念遭鄂圖曼帝國處決的黎巴嫩民族主義者,走近一看,會發現整座紀念碑充滿著彈孔,令人怵目驚心。事實上,這座紀念碑主結構曾經於黎巴嫩內戰期間遭受嚴重破壞,後於1996年完成修復,其於修復時刻意保存上頭的彈孔,用以記錄黎巴嫩內戰時期砲火的兇猛與無情。

 

烈士紀念碑的正面

 

內戰期間留下的彈孔清晰可見

 

當然,貝魯特並不是只有古蹟與紀念碑,庶民生活也是相當發達,中東小巴黎的美稱絕非浪得虛名。造型新穎但又不失古典氣息的貝魯特露天市集(Beirut Souks)在內戰前已是貝魯特的商業中心,內戰期間受到嚴重破壞,戰後經重建後煥然一新,並有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進駐,擺脫內戰的悲情。這座商場雖然新穎,但是在這一片嶄新的建築中,仍然將過去一小部分的古早建築給保留了下來,新舊建築共處一區,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對比。

 

商場的入口處

 

商場建築物間的走道,兩側有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進駐

 

廣場上的古建築,與周圍的新建築形成強烈對比

 

在嚴肅的中東看到如此西式色彩的地標令人不禁會心一笑

 

除了貝魯特露天市集外,ZaitunayZaitunay Bay)也是貝魯特時尚的代表,更是黎巴嫩戰後復甦的象徵。Zaitunay灣雖然主要為私人遊艇的集散地,但是岸邊規畫得相當得宜,怡人的走道與整齊的綠地適合午後於此漫步,甚至可以在旁邊的露天咖啡廳坐下來喝杯咖啡或用餐,享受一整個下午。

 

停泊在Zaitunay灣的遊艇

 

岸邊有不少露天咖啡座,不少人在此優閒地喝咖啡

 

岸邊有不少裝置藝術,宛如藝文特區

 

看完Zaitunay灣後,在市中心這一側的景點已經參觀得差不多,我決定先走向海岸的另一端,一睹鴿子岩石洞(Pigeon Rocks)的風采。鴿子岩石洞位在貝魯特外海的不遠處,由兩塊孤立於海中的巨石所組成,由於造型特殊,吸引許多遊客前往,而沿岸的山崖邊更建有許多觀景餐廳,堪稱是貝魯特的地標。參觀鴿子岩石動的方式除了從山崖邊遠眺外,也有不少人是乘坐小船到兩塊巨石的下方仰望,或者體驗穿越石洞的樂趣,然而因為稍後還要趕飛機,無心費神尋找乘船處,所以僅在山崖邊眺望此一美景而已。

 

鴿子岩石洞,不少船隻會在下方的海蝕洞穿梭

 

山崖邊建滿不少觀景餐廳

 

鴿子岩石洞也有印在早期的黎巴嫩紙鈔上

 

參觀完鴿子岩石洞後,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,決定逛逛貝魯特美國大學(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;AUB)作為在黎巴嫩的最後一站。貝魯特美國大學是建於緩坡上,佔地面積相當廣大,內部建築幾乎一律採用土黃色磚瓦,相當具有中東特色。貝魯特美國大學在黎巴嫩當地頗負盛名,據稱是黎巴嫩當地最好的大學,有不少國際學生,因此在校門外的餐廳時常能夠聽到英語的交談與喧嘩聲,彷彿就像回到了英語系國家一樣,不過比較可惜的是,遊客在此僅能參觀部分區域,不能優遊自在地任意穿梭,再加上當時校內的博物館似乎未開放,能看的東西就少很多。

 

貝魯特美國大學的正門,古色古香

 

校門的出入口插滿各國旗幟,象徵著學生來自四面八方

 

雖然是美國學校,校內的主建築物走的仍然是中東風

 

校地位處於緩坡上,並且緊鄰地中海

 

校園內隨處可見的慵懶貓咪

 

由於貝魯特的機場要求需於起飛前三小時抵達機場,因此在參觀完貝魯特美國大學後,遂匆匆忙忙地搭上計程車,前往貝魯特機場,結束在黎巴嫩這六天五夜的行程,準備飛向科威特市。

 

往機場的路上,司機特別停下來讓我拍下夕陽下的鴿子岩石洞

 

機場內的古文物真品

 

雖然在黎巴嫩僅有短短的六天五夜,但是內心的感觸,卻是特別的深。黎巴嫩外有強權環伺,內有族群衝突,從建國以來紛擾不斷,更曾因此歷經了長達十五年的內戰,但或許也因為如此,族群間的妥協與意識形態的互相包容,造就了衝突但多元開放的黎巴嫩,成為了中東地區僅次於以色列最自由的國度。與黎巴嫩有許多相類似之處的臺灣,同樣經歷過社會分裂、高度衝突的年代,最終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與社會運動,重新凝聚共識,確立臺灣主體性,不僅成為東亞民主自由的典範,原先可能會「黎巴嫩化」的客觀條件,已不復存在,因此中國要令現在的臺灣「黎巴嫩化」,恐怕只是緣木求魚,同時也加深臺灣人民的反感而已。

 

市區內飄揚中的黎巴嫩大國旗

 

(完)

arrow
arrow

    Taiwan09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